汉沽管理区前身河北省汉沽农场始建于1951年;2003年3月,成立唐山市汉沽管理区;2014年11月,获批成立河北唐山汉沽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人口4.8万,下辖汉丰镇及18个行政村、农业总公司及12个生产队、振兴街道办事处及7个社区居委会。我区地处渤海沿岸、京津冀腹地,发展优势独特。一是区位交通优势。境内京哈铁路、津秦客运专线、唐津高速、沿海高速、滨保高速、112国道纵横交织;区外1小时可达天津和唐山的港口、机场,2小时可达北京、雄安新区,是连接京津唐及东北地区往来的重要纽带。二是资源优势。拥有5万亩国有土地资源,适合连片开发,为大项目设置和产业布局创造了条件;拥有完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源,特别是地处蓟运河、津唐运河、还乡河“三河交汇”之地,水资源丰富,实现了“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三是环境优势。区内自然环境良好,没有重工业及重污染企业,环境容量较大,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压力较小;城镇环境、人文环境优越,亲商、爱商、尊商、安商氛围浓厚。四是体制机制优势。享有农垦、管理区和开发区多重管理体制,能够多渠道对接国家优惠政策,助力发展。
汉沽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农业耕地面积1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国有耕地5万亩,素有天津小站米之乡的美誉。近几年,汉沽管理区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奶牛、生猪、肉鸡等畜牧养殖,南美白对虾、鲢鳙等水产养殖,生猪、肉鸡、奶牛等畜禽饲料和鱼虾等水产饲料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发展定位特色鲜明。近年来,汉沽管理区紧紧围绕“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的草畜结合发展模式,实现农牧结合、种养两业和谐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取得新进展。近年兴业奶牛公司获得了河北省唯一一家部级净化示范场,恒天然牧场获得了河北省省级净化示范场。汉沽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近年首次被河北省作为“奶牛疫病净化典型案例研究”在全省推广示范,在奶牛疫病净化方面我区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19年我区获评“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此后我区又成功培育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6家。拥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市级园区1家。
汉沽管理区农安工作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近几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坚持标准化生产,唱响汉沽农业品牌。聘请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家教授为生产技术指导,从生产技术方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制修订农业标准2项,实现主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全覆盖。我区开展奶牛、生猪、肉鸡等畜禽产品示范场创建,通过规范生产流程,目前创建成功部级示范场2家,省级示范场2家。1家获得有机转化认证证书,2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坚持两控两减,保障农产品源头安全。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2.6%、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7.5%。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秸秆综合利用率97%以上,农膜回收率90%。全面建立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名录制度,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100%。坚持闭环管控,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综合协调、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监管体制,构建起“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持续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和重点时的专项整治行动,案件及线索处置率100%。依托“智慧农安”管理平台,推进达标合格出证和二维码标识追溯管理,实现信息化监管和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及时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7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传真:84371700 联系电话:022-69213452
冀ICP备023015888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