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做好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根据《唐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21—2025年)》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突出重点区域,坚持“应治尽治、就地就近”,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科学谋划,因地制宜,邻近城区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规模较小、居住分散的村庄,可采取小型污水处理罐分户处理模式,或采取户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原则,同步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最终基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突出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2021至2025年,完成12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环境敏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面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谋划,制定专项方案
对村庄生活污水产生情况、排放情况、治理现状以及村庄周边水环境情况进行再梳理、再分析,结合村庄发展特点、污水排水去向、治理需求,统筹推进城乡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科学确定污水治理模式,确定纳入城镇管网、建设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设施的区域和村庄,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重点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实施步骤、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组织实施。完善现有建设和长效运营管理办法,对已建成不达标污水治理设施实施改造提升计划。
(二)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治理模式
1.城镇近郊村庄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
城郊农村污水治理,通过“以城带村”、“以镇带村”、“以园区带村”等方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建立城镇、园区周边城乡污水一体化收集处理机制。城镇、园区周边的村庄可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并加快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和连接管网建设。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短期内覆盖不到的村庄,可通过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施,或通过建设粪污收集处理体系(大三格化粪池)处理村庄厕所粪污并做好资源化利用,确保解决污水乱排乱倒现象。
2.距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度高、经济发展好的村庄推行集中处理。在离乡镇较远、常住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村庄,可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的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逐步建立健全排水系统,根据村庄地形地貌,可采用相对集中加分散处理的模式。地域上相近的村庄,可采取区域统筹、联合共建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相对集中处理。到2025年,所有村庄完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设施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率不低于80%。
(三)统筹推进村庄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1.生活杂排水(灰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完善户内污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系统建设,实施厨房废水、洗浴废水等生活杂排水户内有效收集,建立洗米、洗菜废水收集—冲厕等回用系统。鼓励参照武邑县、故城县等治理生活杂排水的模式,将杂排水通过有效收集+过滤沉淀池、小型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化处理,尾水回用于庭院绿化、景观及农田灌溉等模式。
2.厕所粪污出水(黑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规划后实施、先建机制后建项目的原则,依据目标任务,分区域分年度安排工作任务,在总结推广试点示范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工作。2022年底前,全区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治理与管控同时推进
结合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等重点工作,对农村污水难于收集的村庄进行有效管控。具体要求为:各户加大生活污水原位消纳,尽量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农村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街道、沟渠坑塘,基本实现生活污水不出户、不出村;制定村民文明公约,明确生活污水管控要求;将傍河村庄水环境纳入河湖长制管理。
(五)持续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和坑塘纳污问题
1.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组织排查并进行核查识别和污染源调查分析,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对单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体,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尽快完成治理修复;对成因复杂、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运用综合性的治污措施,确定完成期限。适时开展“回头看”工作,杜绝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反弹,2025年底前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
2.持续开展坑塘纳污整治。重点整治村庄周边1000米范围内非公共区域坑塘纳污问题。废弃坑塘有条件的合理改造为稳定塘,鼓励通过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植物隔离带,对坑塘沟渠等灌排系统及生态景观进行生态化改造,重点实施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坑塘沟渠水生态。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区管委会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资金筹措、设施运维,确保实施效果。要充分认识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突出短板的重要意义,明确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水利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整合资源,压实镇政府属地管理职责,明确产权归属,建立完善的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日常监督、检查等管理制度。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合作,联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参照《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导则(试行)》,结合不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做好投资估算,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运维管护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改厕、畜禽资源化利用、污水管网建设、清洁小流域建设、河湖整治等各级各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采取上下结合、横向统筹的办法,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三)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政策措施。鼓励采取城乡统筹、整打包、建运一体等多种方式,吸引第三方治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政策措施,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地需求,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电价格给予最大优惠,落实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各部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财政部门要按规定程序加快办理资金拨付手续,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落实资金。
(四)健全建管机制,确保稳定运行。进一步建立农村污水建设和管护机制,完善管护制度、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运行管护机制。可通过城乡污水治理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实行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化、专业化。建立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落实主体、村级组织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城乡生活污水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基于污水处理绩效的付费机制,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转变,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第三方运维机构监管和考核,提升第三方运维服务机构的运维水平。
(五)严格督导考核,落实主体责任。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对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强化污水治理进展和设施运行的日常检查、调度,将治理和运行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监测体系。对工作不力、未能完成治理目标任务、建成后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对镇主管负责人实施约谈问责,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恶劣影响或责任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严惩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周边坑塘或水环境的行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建设管护主体和使用者履约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农村污水治理市场环境。
(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加强工作宣传和政策解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主体的意识,增强主动参与治理设施建设管护意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用水习惯,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关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现象。
附件:1.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分年度治理目标
附件1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分年度治理目标(2021-2025年度)
单位 | 行政村数量 | 2021-2025年分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任务 | |||||
小计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汉沽管理区 | 18 | 12 | 3 | 3 | 2 | 2 | 2 |
备注:本表中村庄任务数为“十四五”期间实际需完成的村庄任务数
主办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传真:84371700 联系电话:022-69213452
冀ICP备023015888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8